乐文小说>历史小说>魏晋不服周>第223章 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
  去还是不去,这是一个问题。虽然不关乎生死存亡,但却不能忽视名声脸面。

  胡奋陷入了沉思之中,一旁的侄儿胡喜不敢开腔,安静的等待着。

  老实说,胡奋是不想去的,因为带兵前往广陵城,要消耗不少军粮,而这些军粮,都是他准备带走,带到并州去的。

  当然了,粮食不好携带,肯定要在本地贩卖一部分,但不管怎么说,这些都要花钱。

  胡奋如今已经不再是徐州都督和徐州刺史了,这么做有点出力不讨好。

  可是,不去的话,显得太窝囊了一点,胡家这一辈好几人在官场上混,不去广陵,岂不是很没面子?

  他没面子了,胡烈等人也跟着没有面子,这样子不好。

  头可断,面子不可丢,这跟士可杀不可辱一个道理。

  做人啊,可以拿人手短,但不能遇见事就软弱。

  “你带着我的信走一趟临淄,就说胡某恭迎石都督大驾,我先带兵前往广陵布防,在广陵城为大都督接风洗尘。”

  胡奋深吸一口气说道。

  胡喜一愣,他原以为自家叔父会润呢,没想到选择会一会这位新任的青徐都督啊。

  “叔父,我们这般,有些得不偿失啊。不如在徐州地方上搜刮一番,早些去并州为妙。

  那边离安定老家也近一些。”

  胡喜劝说道。

  “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!我们什么时候搜刮过徐州地方?那些不都是本地大户供奉给我们,我们不要他们还着急吗?”

  胡奋面色不虞的呵斥胡喜道。

  小年轻嘴不严,满口胡咧咧,搞得他们像是打家劫舍的匪类一般。

  都是别人送的,自己勉为其难的收下,怎么能叫搜刮呢?

  胡喜被叔父训斥了几句,倒也没在意。他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:

  “叔父,话虽如此,但青州那位大都督来了,徐州本地大户,可就不会那么顺从了呀。特别是琅琊郡内的大户,同气连枝的一抓一大把。

  要是我们现在就走,还能在临走前好好敲他们一笔。”

  胡喜伸出右手,做了一个握拳的手势,暗示他们“全都要”。

  “你说的我何尝不知,但脸面不能丢啊。”

  胡奋轻轻摆手,示意胡喜不要再说,也没必要再说下去了。

  很快,他就坐到桌案前,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,态度非常低调谦恭,就是老老实实当石守信的“下级”,没有任何其他想法。

  毕竟他离任也要由嵇喜来接替,在没有完成交接前,胡奋依旧是徐州刺史,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。

  笔走龙蛇将信写完,胡奋看了看,非常满意,于是将其封入竹筒后,交给了胡喜。

  “去吧,速去,回来的时候直接来广陵城。

  或者你跟石都督一起也行。”

  胡奋嘱咐胡喜说道。

  虽然心中有万分不愿意,胡喜还是接了信,转身就去准备干粮马匹随从。等他走后,胡奋这才长叹一声。

  他隐隐感觉到了世道的变化。

  石守信去广陵城,恐怕也不是要给自己脸色看,至少不是主要原因。

  对吴作战,是未来一二十年的核心军务了。最后一波捞取战功,也在这里。

  石守信带兵前往广陵城演武,恐怕也真是为了勘察地形,如果这位想建功立业的话。

  胡奋毕竟是个刀山火海里面杀出来的宿将,当年淮南诸葛诞叛乱,就是他的部曲阵斩了诸葛诞,此人多少都是有几把刷子的。

  可是石守信这个人嘛……胡奋一时间又有些吃不准。

  崛起太快了,而且听说是齐王司马攸的铁杆亲信,背后有人支持的!

  人无伤虎意,虎有伤人心。要如何能做到不卑不亢呢?

  既不激怒老虎,又不被老虎所侵害,这其中的尺度很难把握啊。

  胡奋一阵阵的心中烦闷。

  ……

  临淄这边,齐王宫殿的建设如火如荼,一刻都没有停。当然了,这些并不需要石守信每时每刻都在湖边工地旁蹲着。

  现在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冷,白天还看不太明显,到了夜里,冷风一刮,吹得人浑身打哆嗦。

  派人去下邳送信之后,石守信也没闲着,他将自己的亲信幕僚都召集了起来开会,其中有个新人,就是刘禅身边那个叫郤正的臣子。

  这是刘禅低三下四求情,让石守信“提携一二”,推荐过来的人才。

  郤正对刘禅可谓忠心耿耿,刘禅到洛阳,他都不离不弃。

  刘禅开口,石守信也不好拒绝,正好他身边缺人,也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。

  都督府书房内,众人席地而坐,石守信看向郤正询问道:

  “郤正啊,石某欲带兵前往广陵城,在长江边演武。此事你如何看待啊?”

  他想试试这位已经年过五旬的蜀汉旧臣,肚子里有多少墨水。

  郤正想了想,欲言又止没有开口。

  石守信轻轻摆手笑道:“你但说无妨。”

  只看刘禅笑死司马昭这件事帮了自己大忙,他多少也要给郤正一点面子的。

  “石都督,此事要么不做,要做的话,必定会有些事情,还望都督三思而后行。”

  郤正低眉顺眼的作揖行礼道。

  “三思个屁,胡奋现在已经被朝廷下了调令,他能翻出什么浪来,畏首畏尾还怎么办大事!”

  袭祚一脸不满的插嘴道。

  其他人虽然不像他这么嚣张,但也明显有些不理解郤正所言。

  正如袭祚所说,别看胡家的家业不小,可是他们顾虑也多,在天子身边又没人。

  石守信作为兵变小王子,不仅“战绩彪炳”,还是司马攸所倚重之人,连修宫殿的事情都拜托石守信了。

  胡奋能比么?

  石守信新官上任三把火,搞不好第一把火就要烧胡奋身上!

  “郤参军,你不妨把话说得明白点,现在这里又没有外人。

  不必在意那些虚礼。”

  石守信微微皱眉,看向郤正说道。

  如今郤正被石守信任命为都督府的“参军”,看似权力不小,但如果石守信不鸟他的话,参军这个职务还不如带兵数百人的校尉。

  听到这话,郤正摇摇头道:

  “石都督误会了,胡奋将要离开徐州,只要都督不是要杀他子嗣,夺他妻妾,一般有什么事情,胡奋都会忍耐一时,不会针尖对麦芒跟都督硬顶。

  实在是不足为虑也。

  在下所虑者无他,唯有东吴而已。”

  他这话一出,众人都是面面相觑。

  他们这些人,如孟观之流,乃是出自禁军底层。如李亮、袭祚、赵囵之流,乃是汉中豪强。

  就算是跟着石守信学了一些东西,见识终究是有限。

  而郤正伺候刘禅三十年,见多识广,跟东吴打过交道,劝降过南中的部落酋长,还建言过让姜维北上屯田避祸。

  他的见识要远远超过面前这些人。

  石守信的手下是不缺敢死之辈的,手起刀落大喊忠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。但是要谈起战略眼光,那就远远不如郤正了。

  就好像现在,他们都只看到带兵到广陵,是给胡奋下马威,这一波稳赢。

  却没有看到,在给胡奋下马威的同时,也是在给东吴下马威啊!

  “继续,石某以为郤参军之言很有意思。”

 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。

  看到周围人的表情,郤正松了口气,看来自己来这里没白来,确实有用武之地。

  “都督,徐州地方,豪强遍地,世家林立,土地肥沃,自古就是中原兵家必争之地。

  然东吴都城就在江对岸,丹阳亦是正对着江北的广陵城,东吴在此集结重兵。

  我们无法渡江灭吴这个好说,可为什么吴国却没有打过来呢?

  徐州州治在下邳,距离前线广陵可比丹阳到广陵远多了呀。”

  郤正提出了一个“很有意思”的假设:此刻明显徐州兵力前轻后重,为什么吴国不渡江攻打徐州呢?别的不说,能打下一郡也是好的呀?

  初看难度其实不大。

  石守信沉吟片刻道:

  “徐州易攻难守,若是仅仅只能拿下一郡之地,没有太大意义。晋国与吴国之争,在于荆州。晋国得荆州全境,则灭吴指日可待。

  从徐州进军,退后守不住,前进又受阻,实在是不适合用兵。”

  听到这话,郤正点点头笑道:“都督目光如炬,确实如此。徐州地方,要么就不打,要打就是灭国之战。如今都督要带兵前往广陵,东吴探子得知后,试问那新上位的吴主孙皓会如何作想?”

  不会怎么想,借着奏乐接着舞呗!

  石守信心中暗暗吐槽了一句,当然了,现在孙皓刚刚上位,所有人都还不了解这个人如何,一开始孙皓看起来也挺正常的。

  但后面,他在东吴就是堪比十万晋军的存在了。

  不过此时郤正说的这些却是很有道理,在场众人都是纷纷点头。

  “这么说来,郤参军的意思,是不要带兵前往?”

  石守信微微皱眉询问道。

  他话都放出去了,一副少年志得意满的架势,现在突然说不玩了,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?

  他这个大都督不要面子的吗?

  “非也,郤某的意思是,要么就不去,要么我们就大张旗鼓的去,多带旌旗,鼓乐,去那边就开始打造战船,让不明就里的人看起来,认为我们会出兵江东。

  我们不会真的攻打吴国,只是先吓吓他们。让吴国调兵回防丹阳,然后都督可修书一封,直接送到荆州,让那边见机行事。

  若成,这一手声东击西之策,多少有都督一份功劳,报与朝廷记功。

  若不成,那是荆州那边的晋军不善战斗,没有把握住战机,或者按兵不动痛失战机。

  都督同样报与朝廷,也不会损失什么。

  这一波惊吓,吴国朝廷上下肯定是鸡飞狗跳,恐怕这一两年内,也不会动徐州的心思。”

  郤正对石守信提了一条计策:狼来了!

  除了石守信外,在场众人都是如梦方醒!

  原来,坐镇一方的大都督,还是要干正经事啊!他们的思维,都还在土匪与官兵之间无缝切换,从来都没考虑过建功立业的事情。

  毕竟之前司马家那种篡位环境,多少战功都是白给的。与其打仗还不如拍司马家的马屁。现在听郤正这么一说,他们才明白过来,这世道没有那么好混。

  如今石守信作为都督青徐诸军事的大都督,他是有“业绩考核”的,因为现在的时代已经变了,已经是司马家当家的晋国了,不再是被架空的魏国。

  现在是考验谁有真本事的时候了!

  郤正所言,可谓是正当其时。

  “诸位都听到了吧,郤参军所言,字字珠玑。你们都去准备一下,待收到胡奋的回信,我们便即刻开拔前往广陵。

  估计就这两天了。”

  石守信环顾众人正色说道。

  “请都督放心!”

  屋内所有人齐声答道。

  待众人离去,石守信将李亮和郤正留了下来。

  “事情办得怎么样了?”

  石守信看向李亮询问道,没有任何客套,单刀直入。

  李亮气得直摇头道:“都是些不见棺材不掉泪之辈,没有把都督放在眼里。大概是觉得朝中有人吧。”

  石守信点点头没说话,看向郤正询问道:“当年丞相在蜀中如何对付本地豪强的呢?”

  “先理强,后理弱,直接拿本地豪强开刀。

  让他们的部曲从军,让他们的佃户兴修水利,让他们的子弟参与北伐。”

  郤正想都没想,直接开口道。

  “这么说,丞相也喜欢杀人么?”

  石守信问了一个让郤正感觉无语的问题。

  要是一板一眼算间接死在诸葛亮手里的曹魏将领,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。至于蜀中的豪强,想想也知道下场如何。

  郤正苦笑道:

  “都督,施政之法在于刚柔并济,该杀人的时候就必须得杀,甚至杀不少。

  杀人是为了施政,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。”

  听到这话,石守信大喜,拍拍他的肩膀说道:“石某向来尊敬诸葛丞相,既然丞相都不忌惮杀人,我就更不忌惮了。”

  他看向李亮道:“依计行事,先在最嚣张那一家所在的村口,把他们家干过的坏事刻在石碑上供人瞻仰。三日之内要是不来府衙认罪,不要怪我学当年诸葛丞相之风,出手不留情。”

  “得令,李某这便去办!”

  李亮激动得直发抖,到了青州地头,这些本地豪强都没听过他们的名号,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,简直岂有此理。

  如今马上要调兵去广陵了,正好收拾一下本地豪强再走,也能走得放心,不怕临淄出乱子。

  郤正看了看石守信,忽然感觉,这一位似乎……很有点杀伐果断的性子啊。

  看起来,这青徐二州,迟早在他掌控之下了。 《魏晋不服周》-作者:携剑远行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