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>历史小说>创业在晚唐>第四百六十七章 :失陷
  从雁门去往太原的道路上,西北勤王大军浩荡向南,他们要到太原补充一批军资,然后沿着汾水继续南下,目的地为东都洛阳。

  也是在这一路,赵怀安等人将襄州防线崩溃的原因才弄明白。

  要晓得襄州所在就是古之襄阳,当年诸葛武侯写《隆中对》时,就将襄阳作为克复中原的基地。

  从这里北上南阳,左可从商山道入关中,右可进入汝州进入洛阳。

  可以说,襄州有危,两京震动。

  也因为此,此前一直避战的王铎就算再跑,也不敢放弃襄州,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就地构筑防线。

  同时,朝廷那边也非常着急,不断将中原的精锐支援到襄州。

  包括此前在王郢之乱中阵斩王郢本人的前埇桥镇遏使刘巨容,他也因此战功封明州刺史,后升迁楚州团练使。

  其人本是庞勋旧部,麾下都是善战的徐州军老卒,因其精锐也被王铎看中,将之调至行营为司马,检校右散骑常侍。

  而除了刘巨容之外,还有此前的淄州刺史曹全晸,其人也是此前的昭义军节度使曹翔的父亲。

  和其子早逝不同,曹全晸倒是老当益壮,统领一支精锐骑兵前来襄州,隶在王铎帐下。

  一开始,双方也在荆门一带发生激烈战事,互有胜负,但很显然,之前就是叛党出身的刘巨容并不真热衷于破贼。

  此前有一次大胜,他本该乘胜逐北,可建功立业。

  但刘巨容却止步不前,让草军从容撤走,之后军中就开始流传了一句话,据说就是这个刘巨容说的。

  他说:

  “国家喜负人,有急则抚存将士,不爱官赏,事宁则弃之,或更得罪,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。”

  这句话很明显就是要养寇自重,但可怕的是,军中各将都听了这话后,却没有一个不认同的。

  再加上此前黄巢传发的那封檄文上写着:

  “各宜守垒,勿犯吾锋!吾将入东都,即至京邑,自欲问罪,无预众人。”

  这直接就将各藩的那最后一点心思给摆在了台面上了。

  而这些异动和流言蜚语,王铎不是不清楚,可他自己都没有什么军威,甚至连之前被褫夺贬斥的宋威都不如。

  而宋威的下场又进一步加深了刘巨容那话的正确性,使得王铎做再多,也解决不了这里面的信任危机。

  如此下来,别看王铎在襄州聚集数万兵马,但真正能信任的也就是淄州刺史曹全晸。

  也因此,王铎投桃报李,将曹全晸表为天平军节度使,兼东面副都统。

  此前的东面都统可是高骈,但很显然,高骈的避战,尤其是他上书给朝廷的书信所表现的保守,让朝廷对高骈再不敢视为唯一希望。

  所以当王铎的上表送来后,朝廷当即将曹全晸任命为东面副都统,以节制正在赶赴襄州的感化、泰宁、宣武三军。

  再加上,他自己手上的五千天平军,朝廷几乎将东方能调动的兵力全部调了过来了。

  可见朝廷对于襄州防线的重视。

  甚至,在北面,朝廷还为了安抚赵怀安,将其封为淮西郡王,并招抚了李国昌、李克用父子,让西北诸军南下中原,作为第二梯队。

  如果时间站在朝廷这边,真给赵怀安、宋建带着西北大军抵达中原,那局面可能真就大不一样。

  可正应了那句,什么是气数已尽?那就是明明也做了努力,可最后的功亏一篑却是一场意外。

  原来,按照当时的布置,东方诸道兵应该会在汝州集结。

  汝州是襄州的大后方,也是洛阳的门户,将这里作为后备兵马的集结地,非常恰当。

  但这个计划在执行的时候,却出了乱子,而惹出乱子的,正是素来桀骜的徐州感化军。

  当时有三千徐州兵先行出发,然后就路过了许昌,而恰好当时天色晚了,所以就先在许州城内休息。

  现在的忠武军节度使是薛能,而此人就是刚刚从感化军节度使位置上被转任到忠武军的。

  所以现在旧部来了,薛能自然是要照顾一番,就专门将这些感化军安排在了球场休息。

  但没成想,薛能觉得自己是优待了老部下,可老部下们却觉得心寒。

  在他们看来,到了老长官的治下了,不说好酒好菜招待吧,那至少也是给他们安排在城内吧。

  现在却大半夜将他们往校场一放,这就有点不念旧了。

  所以当时这些感化军就闹了起来,将薛能所在的子城一围,要补给。

  最后虽然经过薛能亲自出面交涉,这帮兵痞子最后都老老实实地回去睡觉了,但当夜城中就有人缒城出去,去寻外面的忠武军了。

  要晓得,论彪悍、论战力,忠武军无疑是处在徐州军上面的,能忍这个气?

  而当时忠武军大将周岌带着五千忠武军刚刚开拔赶完襄州,所以没走多远,就被老家的人给追上了。

  一听他们在外面出生入死,自己老家还要被感化军给荼毒,如何忍得了这个气。

  再加上,这几年忠武军对于朝廷的想法越发变了,这头任劳任怨的老牛,也开始觉醒,觉得是时候该改变了。

  所以,得到消息的周岌,当即率军回师,直奔许州,并在内应的帮助下,直接冲入城内。

  当时还在睡梦中的感化军完全没有防备,而且他们还被安置在校场,这地方只要双面一关,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。

  所以这就是为何感化军一开始不愿意呆在校场的原因?

  当年朝廷屠戮他们徐州牙兵的时候,就是哄他们来校场,然后挨个骗进去杀头。

  所以这些感化军实在是对校场这个地方有阴影。

  最后也的确是老长官拼命保证,再加上老长官的确不错,所以这些感化军才妥协了。

  可没想到就妥协这么一回,就让他们人头落地。

  三千感化军千里奔赴战场,在快要抵达襄州大营时,被友军在睡梦中屠戮殆尽,这一夜全城哀嚎,尸横遍野。

  而杀光三千感化军后,周岌等人也晓得这事不能善了,索性做到底。

  他们以这件事全在节度使薛能,纵容感化军,才险些酿成大祸。

  所以众将一商议,将薛能逐出许昌。

  但巧合的是,薛能他们刚出城不久,就遇到了一群乱兵,然后被当场砍成了肉泥,而其一家全部没能幸免,阖家遇难。

  而这边薛能一死,周岌便在一众袍泽的拥护下自称留后,彻底占据许州。

  这也是第一次,许州人自己做主。

  而周岌自己是许州籍的大将,其威望到不了蔡州和陈州,所以这边周岌自认留后,陈州刺史赵犨直接就不认周岌的传符。

  甚至当周岌驱逐朝廷节度使的消息传到蔡州后,本就和许州系不对付的蔡州将们,也纷纷学了起来。

  他们也将蔡州刺史给驱逐,然后拥护已经在军中很有威望的孙儒为刺史,自此竖了一杆“蔡州”旗。

  这些消息在此后几日迅速传遍中原各藩,直接造成了毁灭性的连锁反应。

  当时第二波出发的感化军是由兵马使时溥带领,可一听这消息后,直接就大步后撤,一路奔回徐州,而且也学那周岌,将节度使支详给囚禁起来。

  然后众将推举时溥为留后,也没朝廷的允许,就竖起了自己的大旗。

  如此,一时间,忠武军、感化军相继变色。

  这直接把当时同样带兵南下的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给吓到了。

  他一是怕周岌这些变军袭击自己,二是怕下面人脑子也昏了头,学周岌他们,也想做节度使,造自己反。

  所以齐克让也带着泰宁军倍道兼程回兖州了。

  自此,本该支援襄州的中原诸藩军全部一哄而散,而且其中还有两个直接就脱离了朝廷。

  这下子,当这些消息传至襄州城下时,营中诸兵再无斗志,也跟着一哄而散,各自奔回本藩去了。

  已经没有任何援兵的王铎,只能带着曹全晸大步后撤,再也无力回天。

  就这样,黄巢几乎兵不血刃的攻入襄州,直接杀了此前让草军颇吃不少苦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。

  并且从襄州府库缴获了大量军资,大大提高了黄巢军的装备水平。

  而当时黄巢在内部开了一个小会,当时众将和幕僚们一致认为,应当趁着这个机会北上追击。

  此时挡在黄巢攻入东都的就只有忠武军,可现在他们已经哗变独立,势必不会为了朝廷取火中栗,如此还有谁能挡得住他们?

  就这样,黄巢大军从襄州北上,攻克邓州、然后从方城道杀入汝州。

  一路长驱直入,兵威赫赫,所过之地,秋毫无犯。

  于是,黄巢大军的兵力进一步膨胀,冲天大将军的威名也在响彻中原。

  而这个过程,诸藩军的反应还真就如黄巢所判断的那样,真就非常有默契地看着草军直杀东都。

  至此,黄巢距离东都仅一步之遥。

  ……

  从雁门关南下,进入忻州,再越过阳曲,便抵达了太原府。

  汾水河谷之间,车马蜿蜒,旌旗蔽日,前头的队伍,已经抵达了太原城下,而后面的辎重部队,才刚刚通过险峻的石岭关。

  可见此次南下的西北诸军,兵马有多盛。

  当赵怀安那巨大的的王帐,最终扎在太原城外十里之处时,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带着众多名士组成的幕僚团队前来拜谒。

  这郑从谠的确名声大,只看他延揽的幕僚都是什么人,就晓得他这个幕府的含金量有多高。

  以前的长安令王调做他的副使;兵部员外郎、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、度支判官;前司勋员外郎、史馆修撰赵崇凝为观察判官;前进士刘崇鲁充推官;前左拾遗李渥充掌书记;前长安尉崔泽充支使。

  可以说其幕僚的豪华程度,即便是赵怀安的王帐都比不上。

  郑从谠他们来这次来是给赵怀安和宋建的大军拨遣粮草的,因为数额巨大,所以要专门来大营交割。

  ……

  赵怀安的中军大帐之内,气氛显得有些微妙。

  郑从谠端坐于客座之上,面带微笑,一派儒雅名士的风范。

  他身边的宣慰使宋建也同样儒生打扮,和郑从谠谈笑风生。

  聊的内容从诗词歌赋到长安的快乐时光,总之很显然,老宋和郑从谠很谈的来。

  当然,也可能是郑从谠此人情商太高了,和任何人都能向下兼容,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。

  赵怀安对于这个郑从谠并不太感冒,除了因为他算是自己政敌郑畋的同族之外,更是因为这人的气质就和赵怀安不是一个路子。

  这郑从谠名士风流,如果说老宋只是附庸风雅的话,这人对于他们所聊的每一样,都有深刻研究。

  但赵怀安却听出这人只是说一半留一半,只会让老宋有情绪价值,却不会有任何深刻的理解。

  如此赵怀安就感觉到此人身上有那股来自世家门阀的优越感,和那种根深蒂固的傲慢。

  这种感觉是赵怀安在长安和那些公卿子弟碰面的时候,也能同样感受到。

  这些人总是笑眯眯的,可这些温和的笑容,却是深深的不屑和拒人千里之外的鸿沟。

  以前老张和自己讲过一个他的经历,他有一次和同窗去了某个世家子弟的家中做客,当时他很兴奋,因为主人家给他很热情的感觉。

  所以一度让老张以为自己被这些人给接纳了,也融入到了长安的社交圈里。

  可后来他才晓得,那日他坐的榻直接被主人家给劈了当柴给烧了。

  所以老张告诉赵怀安,那些所谓的清流对和他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,那种深深的鄙恶是根本改变不了的。

  他们的信条就是:

  “清就是清,浊就是浊!”

  而现在,赵怀安就从老宋身上感受到了当年老张那样的心态。

  就是不论自己混得如何,已经是朝廷倚重的方面大帅了,可对于世家大族的钦慕还是刻在骨子里,不管如何表现,最后都会忍不住渴望得到像郑从谠这样的人认可。

  赵怀安也看着那些跟在郑从谠身后的名士们,之前这些人全部都介绍过自己,无一不是以前的朝臣,最差的也是进士。

  人家郑从谠出镇外藩随随便便拉一个小朝廷出来,而自己努力这么久,能算得上有背景的,也就是王溥和李延古两个人。

  就这两个,还都是没什么官位的。

  其实按道理,现在自己已经是郡王之尊了,幕府中应该会有很多世家大族投奔,可现在几乎见不到。

  所以赵怀安也就晓得,自己这样的淮西土锤,除非真开始扯旗造反,并且显露出龙相,不然是不会得那些人看重的。

  而这也再次让赵怀安确定了,那就是自己要打造自己的幕僚团队和官僚团队,真正做到不求人。

  至于这些公卿?他可太晓得这些人不久后的结局了。

  就拿个最简单的事来说,赵怀安但凡故意磨蹭两天,东都的公卿大族的尸体都要堆得老高。

  还是那句话,赵怀安是个记仇的!

  尤其是那种莫名其妙就鄙视自己的那些所谓清流!

  他倒是看看,当这些人的首级掉在地上后,沾不沾土。

  也正是如此想,赵怀安基本没有搭理过郑从谠。

  而郑从谠也感受到了赵怀安的冷漠,尤其是他几次将话题引向赵怀安,后者都不接茬。

  如此郑从谠也晓得自己在这里不受欢迎,但还是很公事公办,表示自己不仅会将这批军粮交割完,后面还会亲自主持大军的粮台,不使得勤王大军有缺粮之困。

  对这个,赵怀安也还是非常重视的,难得起身说了句:

  “有劳了!”

  然后就又是一番虚与委蛇,便将郑从谠等人送出了帐外。

  而等这些人一走,那宋建颇为无奈道:

  “赵大,和这些人处好关系没坏处的!”

  “这些人各个关系通天,不说帮咱们了,能让他们不坏事,就已经是值得了。”

  “又何必让这些人难堪呢?”

  赵怀安笑了笑,指了指老宋,笑道:

  “老宋,这不有你长袖善舞嘛!你一个勤王大军招讨使,陪着他说话,还不给面?”

  “这要是再不懂事,那我赵大可就要生气咯!”

  说到这里,赵怀安敛笑,冷哼道:

  “而犯我法者,唯有剑耳!“

  “我倒是看看这些人是脖子硬,还是刀硬!”

  宋建彻底无奈了,忍不住摇头,不愿意再说。

  赵大啊赵大,从汉末以来,士族已经千年了,你就是再有刀,还能争把这些人杀完?学那尔朱荣?

  真要这么做,你赵大也就死到临头了!

  不过宋建也晓得赵怀安不是什么尔朱荣那样的匹夫,对于赵大的精明,他深有感触!

  真是一个狡猾的淮西土锤啊!

  ……

  郑从谠等人这边出营回城,可在半道上就悄悄地改变了方向,前往了太原城东北角十里的另外一处军营。

  那里,正是李克用所率领的六千沙陀军的驻地。

  郑从谠他们进李克用军中后,要比之前在赵怀安军中要直接的多。

  他也没有摆什么客套,直接开门见山对李克用道:

  “贤侄,老夫今日前来,是想与贤侄,做一笔交易。”

  李克用耸耸肩,晓得自己父亲和这个人以前有过同僚经历,但父亲对此人的观感同样不好,因为这人太傲了,瞧不起他们这些沙陀武人。

  而现在这人的样子也是这样,一来自己军中,连个客套都没有,就几乎用命令的口味对自己说话。

  但李克用还是压抑住了性子,笑着问道:

  “交易?”

  “郑使相说笑了。我李克用如今,不过是一介戴罪之身的降将罢了。身上,早已是一无所有。不知还有什么东西,是值得郑相公,亲自跑这一趟的?”

  郑从谠摇头,没有任何铺垫,直接说道:

  “贤侄,你晓得你为何不如赵怀安?”

  赵怀安不当面,这郑从谠是演都不演,直呼其名。

  这要是让赵大听到,当场就要请他吃铁骨朵。

  而这边李克用同样脸色难看,他冷哼道:

  “郑使相过来是要羞辱我的,那就走吧!”

  “至于不如赵郡王,这不用你来评判。”

  郑从谠呵呵冷笑,丝毫不在乎李克用的情绪,继续说道:

  “你们沙陀人没有人!懂吗?”

  “别看赵怀安也是一介武夫,甚至发迹比你们沙陀人都要晚,可这人奸诈,早早就巴结上了田令孜、杨复光二人。”

  “而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!”

  “他赵大每立下一功,就能有封赏,有加爵。”

  “你们沙陀人打了三代人,立下的军功是少吗?可最后不还是只到了个边藩节度使?”

  “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你跟对了人!你没准能坐我这个位置?”

  “想一想,你李克用,坐河东节度使,这个以前敢想吗?”

  李克用沉默了会,最后开口问道:

  “郑使相,有话不妨直说!”

  郑从谠笑了,像看到了上钩的大黑鱼,接着压低着声音:

  “很简单,只要你能在这一次勤王中立下军功,我和族兄都会保举你,到时候坐河东节度使又何妨?”

  “但……。”

  李克用冷漠问到:

  “但什么?”

  郑从谠认真说道:

  “我要你的一个承诺!”

  接下来的话,郑从谠几乎是一字一顿说出:

  “在必要的时候,你要与我们联手,拿下赵怀安!”

  李克用若有所思:

  “我们?”

  郑从谠点头:

  “是的!我们!”

  这一次,李克用闻言,沉默了。

  但心里却是一阵荒谬,他再和赵大有仇怨,但在内心中还是钦佩赵大的为人的。

  无论是从西到东,还是从南到北,赵怀安没有任何对不住你朝廷的地方!

  但就是这样忠勇的豪杰,你们这些人就要玩脏的。

  甚至这个时候,人家还带着大兵去勤王!

  无怪乎,父亲总说朝廷多刻薄,满目不义禽兽。

  可这些心思李克用都没有表达,他只是端起了桌案上的马奶酒,一饮而尽。

  然后,才抬起头,看着郑从谠,笑了。

  “郑相公,你的这个提议,很诱人。”

  “我,同意了!”

  ……

  等郑从谠许诺会给李克用一批军械和甲胄后,此人就自信地离开了沙陀人的营地。

  而他一走,帐外进来一人,此人叫盖寓,是蔚州人,算是李克用非常倚重的谋士和大将。

  盖寓一进来,就忍不住问向李克用:

  “大郎,咱们真要对付赵怀安?”

  “我们现在的实力不够啊!”

  “至于那些公卿,更只是想让咱们自相残杀,根本不能信。”

  李克用走过来,给盖寓递去一杯马奶酒,然后冷笑道:

  “不过是虚以委蛇罢了!”

  “那郑从谠自己不过一个河东节度使,就敢许诺我做河东节度使?”

  “他那族兄都没这个实力!”

  “说到底,朝廷什么时候轮到这些南衙说话?”

  “而且我要是听了这郑从谠的条件,那就说明,我以后是对这人报功!”

  “如此,我以后就是清流们的门下狗!”

  “而既然要做狗,我为何不直接和朝廷接触?”

  “你放心吧,咱们现在都还没出太原府,那些人就已经着急来找咱们了,等到了东都,自然会有更大的人物找过来!”

  “到时候,咱们再听听他们的条件。”

  听到李克用如此清醒,盖寓也松了一口气,点了点头。

  就在这个时候,外面号角连营、鼓声大作,即便处在帐内,也能听到有千军万马在移动。

  李克用愣了一下,连忙要出帐,然而这个时候,外面的帘子先打开,一名武士匆匆奔了进来。

  而此人正是李克用的大太保李嗣源,其人一进来,就气喘吁吁地喊道:

  “义父,又有骑哨来了,这一次是出大事了,东都都陷了!”

  李克用张了嘴,抓着李嗣源,急问:

  “此事当真?”

  李嗣源点头,回道:

  “军中已经传遍了,那赵郡王不晓得为何,压根没压消息,而是直接吹号击鼓,命令大军全速南下!”

  话落,外面传来一阵脚步,然后就是几名鸦儿军的武士,隔着大帐喊道:

  “大帅,大营有令,命我们即刻南下,去汾州!”

  李可用和盖寓相视一看,皆明白了这令的意思。

  这是直接要南下汾州,然后不是从龙门渡入关中,就是继续南下风陵渡,去潼关啊!

  想明白这一点,李克用哈哈大笑:

  “老盖,这一次咱们的机会真要来了!”

  盖寓也哈哈大笑,跟着就开始恭喜李克用。

  只有年少的李嗣源不明所以,不理解,怎么就机会来呢?

  机会在哪呀! 《创业在晚唐》-作者:痴人陈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