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信中,司马攸没有客套,而是跟他说了一些关于青州,或者说是关于自己封国的事情。
第一件事,便是司马攸告诉石守信,他的封国有户口五万户,这些都是来自账册。
但是他估计,封国辖区九个县,应该不可能有五万户这么多人。
事实上,整个青州也没有这么多户口。
所以应该怎么办呢?
司马攸不知道,但是他觉得,石守信作为齐国的相国,应该自己想办法。
总之,缺的户口一定要补齐。
第二件事跟第一件事是相关的,司马攸告诉石守信,封国内收上来的粮秣、财帛、兵员,都不需要送到洛阳,如果有结余的话,以发展生产,巩固封国的防务,以及清剿匪患为主。
总之,把封国当做独立王国看待,不向洛阳朝廷交税就对了!
第三件事,则是说起了贾充与司马炎之间的“谈判”,包括维持九品中正制,维持现有官制。
对此,司马炎心有不满,不知道石守信对此有什么看法。如果有的话,请务必想一想办法,能撬开一点缝隙也是好的。
果然,即便石守信已经拿到了青州刺史、都督青徐诸军事和征东将军,然而他的核心官职,却依旧是司马攸封国的相国,以及被倚重的亲信。
没有这层关系,官位是坐不稳的。
可是在享受权力滋味的时候,也要尽到相应的义务,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少。
“唉,当真是没有一刻清闲的。”
石守信忍不住叹了口气。他督办齐王宫的建造,其中有一系列麻烦,比如说征地,比如说发动徭役,比如说压服周边的土豪。
连在家里跟女眷玩羞耻play的时间都很难抽出来。
即便石守信已经忙成这样了,司马攸还在给他加担子,真是天生劳碌命、
石守信发现,为了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里,他就不可能过得优哉游哉。
总有一些责任不得不去承担。如果不抓住,权力就会慢慢从手中溜走。
不过一个人在书房里想办法也不是个事,他将苏慧娘的两个兄长,苏绍与苏慎,叫到了都督府的书房,商议司马攸信中所提之事。
“石都督,这些事情,不好办呐。”
苏绍看完司马攸写来的信之后,面色尴尬说道。
虽然,他是司马攸的亲信,是从司马攸府上走出来的幕僚。
但他也觉得司马攸的要求有点离大谱了!
简直是把石守信当许愿池一样对待。
“石都督,别的不说,青州账册上只有户口三万五,齐王殿下封地九个县,就要户口五万,这如何凑得齐整?”
苏慎反问道,他隐约觉得,这里头有文章。
石守信叹了口气,示意他们坐下再说。
待二人落座之后,石守信这才收敛情绪问道:“主人家请客,宾客上门吃席。坐了两桌子人,后厨却只准备了一桌子菜,那么该如何处理呢?”
“回都督,正常情况来说,那就只能……看夹筷子的速度了。
但若是宾客不讲规矩,将身旁的宾客收拾一顿踢下桌,也情有可原。”
苏慎低声说道。这样的话,在公开场合是绝对不能说的。不过私下里就无所谓了,懂的都懂。
“大晋开国封赏群臣,这个封公,那个封侯,动辄万户千户的。
可自黄巾之乱后,天下户口十去六七,哪里有那么多户口分封的?
朝廷册封时不过有此一说,真正落到手里的能有多少,那就不好说了,必须各凭本事。
你们觉得呢?”
石守信微笑问道。
苏绍与苏慎二人对视一眼,都是长叹一声点点头。
僧多粥少,你多吃点别人就要少吃点,这时候要讲客气么?
石守信又道:“青州并非是只有户口三万五,而是官府账册上只有三万五,这个意思,你们明不明白?”
苏氏兄弟是司马攸派到自己身边帮忙的,当然了,也不乏有监视的意思。
所以石守信中办事之前,先跟他们通气,很有必要。将司马攸的亲笔信摊开了让这两人观摩,便是最好的取信于人。
“石都督,既然是齐王的意思,那您就只管去做吧。出了什么事,我等会为您遮掩的。”
苏绍解释道,请石守信安心办事。
“如此便好,二位先回去想想对策,我也要想想该怎么办。
我们明日再商议这些事情。
至于九品中正制的那些破烂麻烦,也不关你们的事情,甚至我也说不上话,那就暂时不管了吧。”
石守信安慰苏氏兄弟说道,二人连忙道谢,领命而去。
待他们离开后,石守信又将李亮找来,将司马攸的亲笔信给他看。
“齐王的胃口好大啊,他这是防着天子卸磨杀驴呢!”
李亮看完信,对于同一封信,他的想法又有不同。
“此话怎讲?”
石守信不动声色问道。
李亮坐下以后,倒了杯水,然后手指蘸水,在桌上写下“在外而安”四个字。
石守信忍不住点头。
“天子与齐王,别看现在兄弟和睦,将来痛下杀手只是迟早罢了。
齐王让石都督看管好他的封国,那显然是想保存实力。
万一在洛阳待不下去了,将来在青州举起反旗也不稀奇。
连户口都没有,那还怎么玩?
齐王这是暗示都督,什么手段都可以耍,朝中有他顶着。”
李亮快人快语,不愧是第一次见面,就能送亲妹妹陪石守信睡觉的狠人!
“我的看法和你差不多,朝廷大肆封赏,但对应地盘上压根就没有那么多户口。
没有人,要那些荒地又有何用?齐王封地仅有九个县,一个郡多一点的地盘。
却有户口五万,这不是开玩笑嘛!整个青州,官府账册上都只有三万五千户!”
石守信都快被司马家这帮人给气笑了,有事想办,偏偏不直接说,拐弯抹角的暗示,搞个鸡毛啊!
“青州还有其他人册封在此,他们都会抢户口到自己的封地。
趁着现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,都督不如先下手为强。”
李亮小声建议道,只是那双眼睛几乎都兴奋得闪光!
“有点意思,不如细说一二。”
石守信示意李亮有话不妨说明白点。
闻琴声而知雅意,李亮凑到石守信身边,嘀嘀咕咕说了半天。石守信不断点头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。
确实,李亮的办法有点意思。
“这件事就交给你办,如何?办好了跟我说一声,然后你就可以在一旁看好戏。
我知道该怎么玩。”
石守信拍拍李亮的肩膀说道。
专业的事情就该给专业的人来办,作为汉中地方的土豪,李亮对地方上的那些弯弯绕绕,可是相当明白的。
洛阳官府层面上办事,讲究的是所谓“体面”,即便是饕餮盛宴,也要注意吃相别太难看。
但地方上的玩法是不一样的,这里讲究胜者为王,讲究手段的有效性和目光的前瞻性,唯独不会扭扭捏捏的。
池塘里的王八窝里斗的时候,一样的凶狠无比!
“石都督,这青州地方,翻不出什么浪来,我们手握兵马,拉一批打一批,都是小问题。
倒是这九品中正制,是个很大的隐患。”
李亮叹息道。
“此话怎讲?”
石守信继续追问道,心中却是有种不好的预感。
“石都督有所不知,我本人当初欲到魏国为官,详细研究了这个制度。
所谓九品中正制,其核心在于定品,也就是中正官给州县里的人才,出‘状’。
以状定品级,方便朝廷日后选官。
这青州人才虽然多,但若是朝廷任命一个青州大宗正,他选的人,多半就是他自己的门人了。
这些人就算是进入都督府内公干,又岂会完全听命于大都督?”
李亮提出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。
“这个中正官要如何选?”
石守信顿时来了兴趣。他当初是在洛阳,早早就进入了权贵视野,所以并不在乎这些中正官要怎么折腾。
但他不在乎的事情,别人不会不在乎。
李亮继续解释道:
“司徒府里面,会选一个二品官,担任大宗正,负责复核选拔出来的人才。
而地方州郡,则是会推荐一个宗正官,比如说青州,那就是推荐一个人当青州大宗正。
此人负责在青州给人才评定品级,给出状。
按规定,这个官员必须是本地人。
而州郡以下的大县,都是县里推举官员,由州府来任命,同样是本地人。
所以,卑职揣摩了一下,宗正官的选拔,其实对都督极为不利。
齐王信中所言,或许只是说的这件事。”
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,要当官,除非是直接被权贵看重提拔,否则就必须依靠宗正官给的“状”来定品级。
如果品级不高,那么将来当的官就不可能很大,在目前国土没有剧烈变化,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下,品级就卡死了上限。
由此可见,宗正官的权力极大,而且必须是本地人,也就是所谓的“只有本地人知道本地民情”。
看似合理,实则脑残。
不管是哪里的官员,他要选拔宗正官,除了自己的良心外,就看谁给他送的礼物更厚重,看谁跟他关系最铁呀!
这只是自曹魏以来的积弊之一,石守信不好评价什么,但这种情况对他很不利,却又是实实在在的。
此时此刻,石守信这才明白司马攸到底在说什么。
司马攸是在说:青州大宗正的官职,你即便是不能亲自担任,也要把这个官员牢牢掌控住。
要不然的话,将来青州就不是他司马攸的地盘了。
人事任免权,乃是所有权力种类中的源泉,是最大的一个。
任何权力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,怎么能被其他人染指呢?
除非石守信根本不打算招募青州本地人,否则的话,青州大宗正这道坎是绕不过去的!
“按照规矩,青州本地的官府,或者只要是个青州有分量的官员就行,都可以向朝廷推荐谁当青州大宗正。
这个青州大宗正,可以是现任官府里面的人,也可以是本地没有当官,但德高望重远近闻名之辈。
你刚刚是说的这个意思么?”
石守信看向李亮询问道,后者面色沉重的点点头。
“其他都好说,主要是本地人三个字,对都督很不利。
不过李某窃以为,或许天子也好,齐王也罢,他们对此也应该是颇有微词的。”
李亮从司马攸这封信里面,察觉出些许怪异的气息。
司马攸虽然没有直说,但言语之中有些阴阳怪气,似乎是对大宗正只能选本地人感觉不满。
“天子应该也是这个意思,要不然齐王这封信,不可能通过驿站的快马送过来。”
石守信沉声说道,他已经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,感受到了不同寻常。
司马攸对自己说的话,未必全部都是司马攸的意思,也有可能是司马炎借司马攸的口在传递信息。
这一轮,就是洛阳中枢,与地方州县的政治博弈。
“那你有什么高招?”
石守信又问。
李亮微微一笑道:
“当初虽然是在汉中,虽然那边没什么九品中正制,但是很多规矩其实是触类旁通的。
都督如果横加干涉,那么本地某些人,一定会暗中使坏。
都督办事办得好,天子和齐王会放权,但若是办得不好,或许齐王就要壁虎断尾了。
以卑职愚见,不如以退为进,留一手杀招就行。”
李亮的建议很有意思,石守信拍拍他的肩膀说道:“你妹妹也快生了,你我不是外人,就不必藏着了,直言便是。”
听到这话,李亮不动声色说道:
“都督,宗正官确实是朝廷在任命,地方上推举。
但是无论是谁在青州当这个官,都会以权谋私,收地方上的好处。
不如就让他们选,让他们尽情表演。
只要在这些被宗正官定品之人,前往洛阳之前,都督将他们拦住,再考核一次。
必然能让这些妖魔鬼怪现形。
既然选出来的人,定下的品级都不合理,那么青州大宗正显然是废物一个,甚至还要被问罪。
到那时候,这青州哪个人该定哪个品,还不是都督一个人说了算么?
我们不妨先装作懵懂无知,什么也不清楚,假装被他们糊弄。
都督不要装得太假,只要不是完全不过问,想来骗过他们不难。”
李亮一边说,一边伸出手,做了个劈砍的手势。
石守信点点头道:
“这样吧,两件事可以合在一起做,前期我去督办齐王宫的建造,你去打探消息。
到后面真正出手的时候,我再站出来,你看这样如何啊?”
石守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不得不说,还挺阴险的。
“请都督放心,这件事卑职一定办得妥妥的。”
李亮对他作揖行了一礼。 《魏晋不服周》-作者:携剑远行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